从亏损到盈利:JR公司增量激励模式激活组织效能
一、项目背景
1、企业背景:
JR公司成立于2013年,是一家国有控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注册资本8000万元,总投资1.5亿元,占地面积100亩,员工规模约450人。国内少数拥有金属半固态快速制浆RSF专利技术的企业,主营通讯、航天航空、高铁等领域轻合金铸件,核心产品包括5G滤波器壳体、散热器、双频中心盘等,客户涵盖华为、中车等头部企业。
2、企业面临问题:
(1)运营低效:制程直通率不足70%,年客户退货损失781万元,材料损耗率高达6.3%,人力成本占比超8%(高于行业均值5.6%)。
(2)盈利困境:连续10年亏损,2022年净利润-XX%,库存呆滞超300万元,制造费用率21.6%(行业平均15%)。
(3)管理滞后:
薪酬体系:管理层薪酬低于市场30%(副总月均8268元 vs 行业1.2万元),生产员工平均工资5220元/月(低于当地均值5641元);
绩效失效:考核以主观评分为主,研发部全员满分,无271强制分布,员工躺平现象严重。
二、项目成果
1. 成本优化:
材料采购降本379万元(占营收3.2%),生产损耗降本195万元(占营收1.7%);
管理费用降本145万元(占营收1.2%),制造费用降本114.5万元(占营收1%)。
2. 经营突破:
6个月累计降本553万元,目标达成率91%,净利润从亏损转向盈利966万元;
增量激励奖金分配28.16万元,员工参与度提升300%。
3. 管理升级:
构建6份增量激励方案及配套文件,覆盖采购、生产、质量等核心环节;
员工满意度从52%提升至78%,部门协作效率提升40%。
三、项目过程
1、诊断期:痛点挖掘与方案设计
核心问题:目标模糊、激励失效、成本失控。
关键动作:
(1)调研分析:梳理2022年经营数据,识别材料采购、生产损耗、管理费用三大降本空间;
(2)增量定义:以“营收增长、利润增长、成本下降”为增量目标,设计“降本金额×分配比例”的奖金公式;
(3)方案共识:与高管研讨确定“先增量再分配”原则,明确奖金系数与防火墙机制。
效果呈现:确定6大降本课题,目标降本609万元,管理层支持率100%。
2、攻坚期:全环节降本实施
核心问题:执行阻力大、跨部门协作难。
关键动作:
(1)采购降本:引入新供应商,优化外协加工费用(降本142万元);
(2)生产优化:推行颗粒机改造、动作标准化,降低材料损耗率至4.5%;
(3)质量改善:建立模具故障率考核(目标下降4%),退货不良费用下降40%。
效果呈现:达成降本553万元,车间效率提升25%,库存周转率提高18%。
3、固化期:激励机制常态化
核心问题:短期运动式推行易反弹。
关键动作:
(1)纳入考核:将降本目标与部门KPI挂钩,权重占比30%;
(2)文化宣导:通过早会分享降本案例,评选“降本先锋”并奖励;
(3)数据闭环:建立《绩效数据路径汇总表》,实现降本成果可追溯。
效果呈现:6S合规率稳定在95%以上,员工主动提案改善数提升200%。
四、客户评价
JR公司总经理陈总表示:增量激励模式让全员从‘要我做’变为‘我要做’,半年实现扭亏为盈!思博咨询的实战经验为我们打开了管理新思路,构建一个经营平台,挣多挣少靠全员创造,分多分少看靠全员创造。
五、项目总结
增量绩效不仅是分配机制,更是战略落地的抓手。JR案例证明:以数据驱动目标、以激励激活团队、以闭环固化成果,是制造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核心路径。未来可将增量思维延伸至研发创新与客户增长,构建长效竞争力。
